我們的團隊

微音樂創作人

陳志江

⾃⼩隨⽗親習粤曲,並習笛⼦、胡琴。2010年畢業於⾹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,主修伴奏。2014至2017年間為⾹港中⽂⼤學戲曲資料中⼼主辦之「民初粤樂探微」講座⾳樂會系列重構及演奏早期樂譜。2012年創辦「⼀才鑼⿎」,創作、重構、重編各類戲曲作品,更於2017年製作其首個劇場作品——戲曲獨腳戲《俺,武松》。近年涉獵即興演奏、劇場及各類跨界演出,如:新視野藝術節「微藝進行中」(2018) 及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(2019,高雄)上演之《南音味自慢》,以及「何必。館」製作之「觀。聲。陣——參與式劇場在地研究計劃」(2019)。

郭啟煇

新晉粵劇武生/丑生,為名伶陳劍烽入室弟子,更隨擊樂名家陳小龍學習鑼鼓及音樂拍和。並師承呂洪廣、關世振與張寶華。曾於2019年榮獲第一屆香港粵劇金紫荊獎——優秀青年演員獎。現常在香港及星馬擔任武生和丑生,並致力兒童及青少年粵劇推廣及訓練工作。他亦擔任提場、中西樂師、劇本及音樂創作,涵蓋粵劇台前幕後工作。

林葉

跨媒介敲擊樂手

丁宗偉

丁宗偉為香港中文大學作曲碩士。丁氏的作品曾由Atlas Ensemble、竹韻小集、 管樂雅集、TST三重奏及龢鳴樂坊首演。「虛白」由香港作曲家聯會委約並由竹韻小集首演。「風刀霜劍」獲頒紀大衛作曲獎,亦被觀眾選為當晚最佳作品。「殘月葬花」贏得音樂新一代2012的第二名。 “Please Open the Curtain” 獲選在阿姆斯特丹由Atlas Ensemble 首演。

由他設計聲音和音樂的劇場作品包括「跑吧!梅洛斯」、「黃大仙四圍騰」、「逆水行」、「富江」及「小島芸香」。由他共同創作的「燈塔」於斯德哥爾摩藝穗節獲最佳創新表演獎。他為天邊外劇場「培爾.金特」創作的音樂獲提名香港劇場獎之最佳配樂。

由他配樂的電影包括在IAWRT 電影節中展映的「病了」、 「魚.蝦.蟹」、「人生百歲方開始」、「你思故我在」、「推開世界的門」 。

http://www.soundcloud.com/briantingcw

黃俊諱

黃俊諱熱衷於把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融合,並以聲音營造氣氛、情景,形成獨特的個人風格。其作品橫跨室內樂、管弦樂、音樂劇及影片配樂。他的作品獲獎無數,多次於歐美、亞洲演出(包括ISCM國際現代音樂節、國際作曲家論壇、亞洲作曲家聯盟論壇及音樂節、亞洲青年管弦樂團世界巡迴演出)並出版。他曾與香港管弦樂團(梵志登、盛宗亮、Sebastian Perłowski、廖國敏等指揮)、德國國際現代合奏音樂學院(IEMA)、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的成員等演奏團體及演奏家如姜東錫和Jan-Erik Gustafsson合作。

他為影片、廣告配樂的作品於國際影展Sound and Image Challenge Festival 及Pink City International Short Film Festival等上映,並於本地播放平台如Cable TV 及 Viu TV播出。

黃氏亦致力於編曲,曾多次編寫聲樂、合唱及管弦音樂,有些更由著名藝人、歌手如Nick Vujicic、潘迪華及Harry哥哥演唱。他亦為管弦樂配器研究網頁Orchestration Masters (https://orchestrationmasters.wordpress.com)的作者。

http://www.wongchunwaimusic.com

示範錄音演奏者

  • 鑼鼓:戴日輝、林葉、龍樂欣、郭啟煇、陳志江
  • 洞簫、 笛子、二絃:陳志江
  • 箏:李勁持
  • 琵琶:湯凱媛
  • 二胡、椰胡:李家謙

製作團隊

  • 藝術總監:陳志江
  • 監製、網站編輯、樂譜編輯(工尺譜、鑼鼓經):李勁持
  • 樂譜監修(五線譜):黄俊諱
  • 錄音:陳衍昊@Wave Room Studio 、梁天寧
  • 錄音後期製作:陳衍昊@Wave Room Studio
  • 標誌設計:TGIF

聯絡我們